小米式反思:一年6次组织架构调整 危与机并存
小米之家。摄影:邓攀 南京星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倩已经开了两家小米授权店,第三家正在筹划中,年底开始运营。徐倩原本从事建筑相关工作,因为是个铁杆米粉,又正好赶上小米新零售招商,他决定从零开始做手机经销。 徐倩已经营业的两家门店,一年的利润在10万到15万,年销售额约800万,每个月的平均销售额为70万左右。在这一年800万左右的销售额里,手机与电视、其他生态链产品分别占比30%左右,剩下10%的收入来自综合服务。 “目前电视的比重提升不少。”徐倩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普遍来说,门店里手机业务比重更高,越是经济发达地区,换机频率越高,手机收入应该在门店收入的50%左右,其次才是电视。 电视收入占比达到30%,是徐倩门店里的特别现象。第一家门店建成后,由于销量不能很快达到预期,徐倩发挥自己在建筑领域的资源,开始频繁出去跑业务,拉客户。 “给客户做一个解决方案。”徐倩描述,他不单单卖产品,而是给客户一个智能家居方案,类似于装修方案一样,提供一整套产品和服务。 在整个手机市场低迷之时,连曾经躺在Ov保姆级辅助上赚钱的头部手机经销商,也开始寻找更多的利润来源。传统合作伙伴Ov给予经销商的毛利在缩减,荣耀的轻资产策略、以及与华为撞车的定价,让李青选择了华为和小米。 李青的店在江南一个小县城,他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因为量少利润低,一些同行很早就将小米产品从门店撤柜,但是如今手机销量下滑,他的门店年销量甚至砍掉了一半的手机业务,如果要达到整体利润,他需要更多的产品品类。放眼整个手机品牌,只有华为和小米的IoT产品能够弥补运营成本和开支。 目前,小米产品在经销商卖场的比例不算高,新零售布局最多的还是Shopping Mall、授权店和大商超,在传统的通讯商圈,如手机一条街等,小米的阵地远没有华为和Ov多。 倪全民直言,在大商超、KA体系里,Ov在短短一年内,下滑速率超过了两位数,这让卖场也在积极扩展新品类。不过在通信一条街,Ov与华为阵地势均力敌,且固若金汤。 在Ov收缩线下布局的大背景下,华为和荣耀接手了大部分空出来的门店资源。Ov减少了夫妻店,更多地保留了旗舰店和合作授权店。Shopping Mall或许是未来的线下增长点,但是通信街的阵地就是当下的增长点,少一个门店,就少一个阵地,但是这里,小米突破很难。 好在,外部因素增加,如运营商开始减少给予门店的补贴,小商户们逐渐被洗牌,互联网公司如京东、天猫和苏宁易购等,正尽一切可能下沉市场,收编中小商户。 “这些变化,都有可能影响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决策。”张剑慧说。 危与机,5G下“手机+AIoT”战略 在今年11月的小米开发者大会上,出现了一个新身影,虽然他没有上台发言,但是很多人都在期待,他会给小米带来什么? (编辑:520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