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视频会议,警惕单一技术绑架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视频会议在“非典”后时隔17年再次走上了风口。 全民居家办公、停课不停学、G20视频峰会、ZOOM安全门……无论你是专业人士,还是非专业人士,都应该关注到了关于视频会议的各种报道,甚至都用视频会议开过很多次会了。 腾讯、阿里、Facebook……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推出或宣称要布局视频会议业务。乘着风口,很多二三线品牌,甚至以前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品牌(据说有二三十家之巨),也都粉墨登场,谦虚一点的把自己定位为“颠覆式创新者”,有的直接自诩为“终结者”。 发展了几十年但规模从来没超过50亿的一个市场,一夜之间突然变得热闹起来。 弄几台服务器或者租个阿里云,装个软件,开发个PC客户端和移动APP,挂到互联网上,再包装出“公有云”、“SAAS”几个概念,就开始颠覆世界了。有的勉强再做几个黑盒子出来,号称互联网智能硬件,就开始“云+端”了。生意模式还没想清楚,就成了耀眼的视频会议新星了。忽悠了几个不明就里的客户,估值就已经超过XX亿了。 难道视频会议的需求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吗? 最近看了一场关于疫情之后视频会议如何发展的线上研讨会,里面一些观点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,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前面提到的问题。 关于云。用户需要云吗?当然需要。公有云就是一切吗?当然不是。对视频会议来说,用户有政府、有企业、有个人,有的适合公有云,有的只能用私有云,更多的可能用混合云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变化。云只需要软的,不需要硬的?当然不是。在中国,视频会议的部署既要适应不同行业的组织架构,还要满足个性化的功能需要,有的侧重点对点自由沟通,有的侧重集中式传达,有软有硬,软硬结合,才更符合国情。 关于端。场景化是视频会议最重要的一个属性,从来都是。如果是居家办公,或者在外出差,要简单的远程沟通一下,用个PC软件或者手机APP,很多时候确实是够了。但是,现实情况是,视频会议的应用场景远比这些要多得多,看看G20峰会的会场,再看看下面的会场图片。要保证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最佳的沟通和协作体验,必须要有多样化、多形态的端,有的场景甚至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沉浸式体验解决方案。 关于安全。互联网圈流行“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捷”的观点,这在视频会议领域是行不通的。尤其是政府、企业用户,一定是安全第一。当然,选择什么样的安全策略,实现什么级别的安全防护,确实不同的用户应该要有不同的方案,个人、企业、政府各有侧重,涉及国家安全的还要考虑采用自主可控的安全机制和加密机制。而且,从现在开始,用户对安全应该是知情的,应该要有自主选择权。 这些观点如果汇总在一起,实际上想表达的就是:对视频会议而言,无论从哪个维度看,多样性都远比单一技术更重要。 客观来说,视频会议的用户有G(政府)、有B(企业)、有C(消费者),在中国,他们之间差异性很大,而真正使用的又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,又存在很多共性。再加上中国当前正处在数字化变革的初期阶段,业务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随时都会发生巨大变化。综合多方面因素,确实多样性比单一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。 而且,多样性能够帮助用户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。采用多样性解决方案,不仅能够自由扩展不同场景的会议体验,而且能够根据业务变化,无缝切换或融合多种技术,不用重复建设第二套、第三套系统,在同一个系统上就能满足差异化应用和业务动态发展的需要。 回到开头提到的,当前视频会议领域弥漫着浮躁之风,背后资本也都在蠢蠢欲动,如果你正好要上视频会议,务必要防范单一技术风险,警惕单一技术绑架。 (编辑:520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